石家庄长城中西医结合医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“十二五”心血管重点建设项目单位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您现在的位置: 心肌病心衰网 >> 临床治疗 >> 扩张型心肌病知识 >> 正文

扩张型心肌病外科治疗进展

    石家庄长城医院心肌病科专家介绍目前外科治疗的进展:
    1.左室减容手术
    左室减容手术由batista等首先报道,他们将扩张型心肌病(DCM)患者扩大的左心室游离壁纵向部分切除。结果发现术后患者左室容积减小,心功能得以改善。
    然而,减容手术后心衰加重和心律失常有关的死亡率较高,从而防碍该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。
    2.动态心肌成形术
    3.左心辅助装置
 Cooley等首先提出临时机械循环支持用于等待心脏供体的患者。之后,人们开始研究左心辅助装置(LVAD)用于等待心脏移植的晚期心衰患者过度时期。目前报道的LVAD主要有TCI和NAVACO两种可埋藏式LVAD。LVAD包括体内安置的驱动器、体外控制部和电池盒。驱动部安置在腹腔,经流入管、流出管穿过膈肌分别连接升主动脉近端和左室心尖部。经皮导线连接驱动部和控制部及电池盒。驱动部内安置方向相反的两个驱动片、一个生物瓣(猪心包)和能量转换器,可将左心室血液直接泵入升主动脉。体外控制部和电池盒可挂于皮带上或置于挎包中,便于携带。
    4.心脏移植术
   心脏移植在外科治疗方面,心脏移植是治疗晚期DCM一种成功方法。左室减容手术虽然能减小左心室内径,心功能暂时得以改善,但术后死亡率较高。动态心肌成形术虽然能改善患者心功能,但手术创伤大,病人不易耐受,仅作为心脏移植禁忌时替代方法。左心辅助能维持晚期DCM患者泵血功能,恢复心肌收缩功能,可作为等待心脏移植过度时期的一种治疗方法。
    目前心脏移植技术日臻成熟,能提高患者存活率,改善心功能,提高生活质量,是晚期DCM患者有效治疗方法之一。存在问题:(1)供体缺乏;(2)费用昂贵;(3)术后感染;(4)术后排斥反应
    我国心脏移植起步较晚,发展缓慢。1978年上海瑞金医院首例心脏移植患者存活109天,其后10年徘徊不前。1992年北京安贞医院、牡丹江心血管医院、哈尔滨医科大学二附院先后成功报道心脏移植,目前存活者已有超过5年。1993年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报道心肺移植。至今我国心脏移植工作仅20多例,与国际水平相比,存在明显差距。
    综上所述,DCM治疗除常规强心剂、利尿剂、ACEI等药物治疗外,第三代钙离子拮抗剂阿罗地平和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如卡维地洛能减低DCM患者心血管病死率,增加存活率。甲状腺素和生长激素的疗效有争议,缺乏随机、双盲临床试验证实。双腔心脏起搏器用于DCM疗效有争议,多部位心脏起搏治疗DCM缺乏随机、双盲临床试验验证。ACEI能用于伴顽固性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、心室颤动的DCM患者。射频消融能用于伴慢性心房扑动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。

 

    咨询电话:0311-85839177;微信:19933007320;QQ:1274436468
心肌病 | 扩张型心肌病 | 围产期心肌病 | 缺血性心肌病 | 原发性心肌病 | 风湿性心脏病 | 糖尿病性心肌病 | 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
心肌炎 | 病毒性心肌炎 | 酒精性心肌病 | 肥厚性心肌病 | 高血压心肌病 | 肥胖性心肌病 | 冠 心 病 | 肥厚性非梗阻性心肌病
心衰 | 心悸 | 心梗 | 心绞痛 | 心律失常 | 传导阻滞 | 窦房传导阻滞|心房传导阻滞
房颤 | 室颤 | 猝死 | 肺栓塞 | 心脏骤停 | 脑 栓 塞 | 室内传导阻滞
普及宣传心肌病、心衰等疾病知识,使患者在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少走错路、弯路——是我们的义务!
注:本站所有信息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代表医生的诊断和治疗.内容公益传播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
微信:19933007320,电话:0311-85839177 地址:石家庄东开发区中山东路802号
乘车路线:火车站东广场乘516路到长城医院站下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