扩张型心肌病外科治疗进展
- 作者:wenan 文章来源:心内科 点击数: 更新时间:2012/12/18
石家庄长城医院心肌病科专家介绍目前外科治疗的进展:
1.左室减容手术
左室减容手术由batista等首先报道,他们将扩张型心肌病(DCM)患者扩大的左心室游离壁纵向部分切除。结果发现术后患者左室容积减小,心功能得以改善。
然而,减容手术后心衰加重和心律失常有关的死亡率较高,从而防碍该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。
2.动态心肌成形术
3.左心辅助装置
Cooley等首先提出临时机械循环支持用于等待心脏供体的患者。之后,人们开始研究左心辅助装置(LVAD)用于等待心脏移植的晚期心衰患者过度时期。目前报道的LVAD主要有TCI和NAVACO两种可埋藏式LVAD。LVAD包括体内安置的驱动器、体外控制部和电池盒。驱动部安置在腹腔,经流入管、流出管穿过膈肌分别连接升主动脉近端和左室心尖部。经皮导线连接驱动部和控制部及电池盒。驱动部内安置方向相反的两个驱动片、一个生物瓣(猪心包)和能量转换器,可将左心室血液直接泵入升主动脉。体外控制部和电池盒可挂于皮带上或置于挎包中,便于携带。
4.心脏移植术
心脏移植在外科治疗方面,心脏移植是治疗晚期DCM一种成功方法。左室减容手术虽然能减小左心室内径,心功能暂时得以改善,但术后死亡率较高。动态心肌成形术虽然能改善患者心功能,但手术创伤大,病人不易耐受,仅作为心脏移植禁忌时替代方法。左心辅助能维持晚期DCM患者泵血功能,恢复心肌收缩功能,可作为等待心脏移植过度时期的一种治疗方法。
目前心脏移植技术日臻成熟,能提高患者存活率,改善心功能,提高生活质量,是晚期DCM患者有效治疗方法之一。存在问题:(1)供体缺乏;(2)费用昂贵;(3)术后感染;(4)术后排斥反应
我国心脏移植起步较晚,发展缓慢。1978年上海瑞金医院首例心脏移植患者存活109天,其后10年徘徊不前。1992年北京安贞医院、牡丹江心血管医院、哈尔滨医科大学二附院先后成功报道心脏移植,目前存活者已有超过5年。1993年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报道心肺移植。至今我国心脏移植工作仅20多例,与国际水平相比,存在明显差距。
综上所述,DCM治疗除常规强心剂、利尿剂、ACEI等药物治疗外,第三代钙离子拮抗剂阿罗地平和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如卡维地洛能减低DCM患者心血管病死率,增加存活率。甲状腺素和生长激素的疗效有争议,缺乏随机、双盲临床试验证实。双腔心脏起搏器用于DCM疗效有争议,多部位心脏起搏治疗DCM缺乏随机、双盲临床试验验证。ACEI能用于伴顽固性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、心室颤动的DCM患者。射频消融能用于伴慢性心房扑动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。
咨询电话:0311-85839177;微信:19933007320;QQ:1274436468
-
· 立秋时节如何养生?
· 祝贺2024河北长城心血管病论坛暨长城心律失常、
· 如何预防高温急性心肌梗死
· 左心耳封堵术
· 乱跳的心脏——房颤朋友必知
· 高血压对血管损害触目惊心
· 祝贺2024河北长城心血管病论坛肥厚型心肌病专场
· 心衰患者如何控制出入量?
· 我院与河北省血液中心签署无偿献血协议,并组织
· 以等级评审为契机 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——长城医